从小喜欢飞鸡走狗,“洋火”枪、崩弓子、木陀螺、铁环儿、鱼杆、各种小刀……可以说 是五毒俱全。那时没条件,没有现成的玩具可买,一是没那么多零花钱,再者农村的小卖部里也没有什么成品玩具,想玩就得自己做。因此,从小就练成了自己动手瞎鼓捣的习惯。最初的弹弓是用铁丝弯成的,旧轮胎剪成细长条做皮筋,老爹的皮手套裁皮兜(不知挨过多少次打),弹丸则是到处捡的一些比较周正的小石子。
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动手能力增强之后,弹弓架是到处找正一些的树杈子,自己用刀削、用砂纸打磨光滑,皮筋改用气门蕊,初用4股的,感觉威力小,就加成6股、8股,弹丸用粘土捏成小圆球儿、晒干。有的小伙伴打得很准,但我却一直没得要领,那时一直是竖握弓,皮兜放在眼睛正下方,用皮兜、弓臂中点和目标联成一线瞄,打树、打电线杆子还行,纵向有准,高低只能随着弹丸的意儿爱跑哪就“中”哪了,只打到过自己家和邻居家的鸡,自然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
有了孩子后,想给孩子找找自己童年的感觉,而且要给孩子自己小时没有“享受的待遇”,碳素的鱼杆、户外专营店的弹弓……结果孩子三天的热乎劲儿不玩了,自己感觉不能“糟蹋东西”,先是热衷于顶严寒冒酷暑,台钓、冰钓、海钓,大把的票子、时间啊,为给自己的行为冠个堂皇的理由,给父母、老婆、孩子许诺,等着啊给你们钓大鱼去!
时间长了,一次次“空军”之后,老婆醒过味儿来了,在我又要为大伙“钓大鱼”的时候,母老虎发威了,“孩子不管、家务不做,一有空儿就跑,买那些破玩意儿的钱能买成吨的鱼了…………”,老太太也跟着帮腔,“管管孩子的学习吧,我们不外稀罕吃你钓的小破鱼儿…………”一场严肃的批评教育之后,确实引起了自己的深入反思,“上瘾了”“中毒了”,都是被网上的视频、论坛上的帖子害的!从此,真就把钓鱼的家当收箱入栕“,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有了老二之后,按照老人、老婆的教导,一有空儿就带孩子出去玩儿,有一次老二拿老大的弹弓当玩具出去玩儿,巧了,楼下树上停着俩89,从地上找了个圆乎乎的小卵石,“抢”过老二的弓,说是迟那是快啊,上弹、抬手、瞄准、发射,你说气人不,竟然下来了!然后就有了第二次玩弹弓的经历。
前戏有点长,言归正传:
第二次玩弓(第一次真正研究弹弓)的路并不平坦!先是传统弓、圆皮筋(3050),用以前的老路子竖握、右手持弓、左眼瞄准,竟然发现自己不会单闭右眼,于是改成左手持弓(这中间少不了网上搜视频、看帖子啊)。
改姿势后,又发现自己左手力量太小,3050的皮筋拉得左手那个抖啊,还得上网学习,以求解决之道。于是花了700多大洋拥有了自己第一把心爱的“专业”之弓——钛弓“射天狼”(大家不要笑话我啊,那时刚上道,如盲人摸象,乱闯乱撞),夹片、扁皮,从横握瞄打开始练起,用泥丸,5米打“脸盆儿”(找了一个脸盆大小的圆铝合金圆板挷到树上,以下简称“脸盆儿”)。
一、扁皮弓横握瞄打
(一)主要体会。新手的探索之路是痛苦的,只知道“左手持弓、闭左眼用右眼瞄准、上下两皮筋重合、后手定位到眼睛侧正方一处(新手注意,这是重点,后面详细说)、撑头(弓臂顶端)上沿做瞄点”。结果是头两三天里,泥丸的弹着点在“脸盆儿”上乱晃,就是不往中心点上落,时不时还有脱靶的现象发生。
(二)动作要领。问题出在哪了,经过反复练习、琢磨发现,只要坚持横握瞄打的动作要领:前手稳定(弹弓拉开后保持姿势不动,前手不抖动10秒以上),弹弓横握(中心线保持水平状态),弓面平直(弹弓拉开,弓体与两皮筋形成等腰三角形,尽量保持两皮筋长度相同),上下皮筋重合(闭一只眼,瞄准眼里的景象),后手位置固定(捏皮兜的手固定到瞄准眼下方附近,头向瞄准眼睛一侧稍倾、并尽量保持每次动作的一致,用拇指和食指第二节捏皮兜并尽量每次位置一致),瞄点尽量选撑头上沿(仅指扁皮弓、10米左右距离)。
(三)练习方法。按照上述要领反复练习3天(10小时)左右,就能将弹着点控制到大概一条垂线上。如果与目标点(就是想要打到的点)所在的垂线出现左右偏差,应该是瞄准眼和皮兜中的弹丸没在一条垂线上,可调整头部的倾斜角度、或后手在眼睛下方的左右位置来调整。当弹着点均匀分布在目标垂线两侧1-2厘米时,纵向定位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调整上下偏差,当弹着点在目标点上方时,后手定位位置垂直向上移动;当弹头点在目标点下方时,后手定位位置垂直向上移动。当弹着点均匀分布在目标水平线上下1-2厘米时,基本上就要保持住前手姿势、后手定位位置、瞄准点位置、捏皮兜位置不变,反复加以练习,并根据自己的练习心得稍作调整。新手可用靶纸(自己从网上下载图片打印)、弹弓靶箱练习(淘宝上很多,配合靶纸练习效率很高)练习,当弹着点均匀分布在7环以内时,就可以反复击打直径3厘米的圆形靶标(购买靶箱时会赠送,但我建议用超纤的,搞老化、轻巧耐用,关键是泥丸打上不会碎)了,若每天都能练上1个小时的话,不出1个月就能十中七八了,这是本白菜的体会。
接下来,就可以练习打远距离的目标了,也可以改中拉了(我试了几次,老被皮兜扫脸,放弃了),或是练习传统弓的打法(我是这样做的)。
(四)经验小结。练习扁皮弓的优点是,拉力轻(当然跟扁皮的厚度和宽度有关,新手练手建议不要上拉力太大的)、姿势好固定、技术提升快,能给自己增加乐趣和信心。当然也会有摸不着门道的苦恼,这时要牢记要领(可以网上搜下“阿庐”的弹弓教程,他一直坚持扁皮,五、六十米轻松中目标,这也是我的目标),反复练习,不断思考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及时调整。
扁皮弓的优点是,风大了不能玩儿,皮筋抖的厉害;再就是容易断,也就是打100发左右。第一次被抽脸,抽蒙了,留下了心理阴影。因此,要多观察挷皮兜的位置是否出现裂口,出现了就果断换。这些也是我重回传统弓的重要原因。
二、传统弓的15度小夹角打法
(一)主要体会。见异思迁、做事不能坚持长久是本白菜的最大缺点,无奈改不了!网上视频、帖子看得多了,感觉还是传统弓配圆皮筋玩着来劲儿、随心所欲。果断扔掉给老大买的锌合金弓,买了304带定位槽的,后来听说带定位槽的是新手玩儿的、钢珠还打上了坑,又换了440直板的,还是打不准,就又换了光辉的M390,一阵子折腾下来,感觉自己又TM“中毒”了!后来看到了“廊坊—体会”15度小夹角打法的视频,终于静下心来,反复练习,终于可以在靶箱中击打直径3厘米的圆形靶标十中七八。
(二)动作要领。还是左手持弓,弹弓在横握的基础上,向上旋转约15度的样子,左眼闭右眼瞄,在瞄准眼观察到的景象是4根皮筋变成3根(中间两根重合),以上皮筋头(两根重合皮筋的顶点)为瞄点,弓面平直(弓体与两皮筋形成等腰三角形,尽量保持两皮筋长度相同),后手位置固定(捏皮兜的手固定到瞄准眼下方附近,头向瞄准眼睛一侧稍倾),拇指和食指第二节捏皮兜(这中间有深刻教训的,原来一直用拇指尖和食指尖捏,上圆皮后拉力太大,直接导致拇指、食指腱鞘炎,整整歇了一年),拧皮兜使其纵向贴脸(这样皮筋与皮兜之间会拧成一定角度,弹丸出去后会产生一定旋转,增加稳定性),眼、瞄点、目标点成一直线。
(三)练习方法。我一直是用靶纸、靶箱,在10米左右距离开始一种打法的练习的,因为这样可以以弹着点和目标点的位置偏差调整后手定位的(调整方法与横握瞄打相近,不再重复叙述)。
(四)经验小结。新手练习传统弓一定要从轻型的1632、1636、2040皮筋练起,这样效果较快一点。一定不要高看自己的臂力,圆皮筋上的型号大了,一是不容易驾驭,二是大量重复练习容易造成各种小关节损伤,我就是2040起步的,因捏皮兜姿势不对,手指受伤休息了一年,现在改成1636皮筋感觉好多了。但圆皮筋要想练出扁皮筋的效果,肯定要付出几倍的辛苦,因为皮筋与弓眼的位置不可以次次一致,哪怕你手法再好,这是结构决定的。
传统弓的15度小夹角打法,需要看中间两根重合,因此必须若要单眼瞄准,瞄起来比较累,而且单眼很难看清弹丸的飞行轨迹。所有本白菜又开始了斜握瞄(估)打的练习。
三、传统弓的斜握瞄(估)打法
(一)主要体会。一年多前,也有练过斜握估打,估有打中,多数时间都是10米脸盆儿大的散步,打得毫无乐趣,丧失信心后,果断放弃。相信大多数新手都差不多的资质,天资聪颖的高手少之又少,所以建议新手们还是从瞄打做起,否则大多数会丧失信心与兴趣,半途而废!毕竟像“泰国马”那样的人是极个别的,而且不需要工作,天天抱着弹弓睡,而需要工作和家庭的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泡在弹弓上,还是从瞄打靠谱。
年初的疫情封闭,在家闲得无聊,每天都能玩儿会弓。实话实说,传统弓的斜握瞄打只练了20来天时间,但前几天好像突然开悟,终于找到上皮筋头的实点瞄点的姿势要领,“哈哈哈”,3厘米的靶标也能十中六七了!难掩心中喜悦,与论坛里的小白们分享下,大神们勿喷!
(二)动作要领。还是左手持弓,弹弓斜握约45度的样子,两眼全睁右眼主瞄(我也不是太确定到底是用哪只眼确定的瞄准景象),以上皮筋头为瞄点,弓面平直,后手位置固定(我的位置在眼角下3厘米左右),拇指和食指第二节捏皮兜,拧皮兜使其纵向贴脸,瞄点到达目标点下沿时击发。
(三)练习方法。还是用靶纸、靶箱,在10米左右距离开始习。刚开始,用论坛不知哪位大师发的图(以两弓臂为直径划圆,用圆与垂线的上交点为瞄点,说实话很有科学道理,但这种以虚点为瞄点的方法,我们新手小白很难用好方法,由于很难保持动作一致性,弹丸飞出靶箱是常有的事,我感到练习效果不好,便以上皮筋头为瞄点,调整后手定位纠正弹着点偏差。随着慢慢调整,弹头点慢慢缩小,由整张A4纸慢慢小到7环以内,现在已经脱离靶纸,3厘米靶标能够“咔咔”中了,你说气人不!准备练好之后,开始加长皮筋练习中拉了。
哪位大师能指点下解决中拉皮兜扫脸的问题啊!
第一次发贴,码字之累“难以言表”,更能体会坛主、版主和各位贴主的不易。畅议大家爱我论坛,以坛为家,加强交流,文明玩弓,爱护动物,杜绝杀生!玩弓需节制,大撸伤身、小撸怡情!!!
共 32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3-1-2 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