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丛林手术刀 于 2019-6-16 12:13 编辑
本刀朝花夕拾系列的前八篇中我说的只是瞄,瞄法千万条,最终是为“打”服务的,现在说说我的打法,技术贴绝对压箱底的干货,朝花夕拾系列的最后一篇,不会再有第十了。
瞄准,发稳,发不变线,意不显形,后手有眼,用轴向拉动保持径向的稳定,视觉跟随、动作暂留是我瞄打技术的核心。
具体技法是前臂伸直,是伸直不是挺直更不是僵直,我自称是保持98%满度,意愿是前臂肌肉群的力量不是全部用在保持手臂姿态上,而是要匀一部分在对弓的控制上。
击发时一定有一个前推后拉的力,这个力是从胸肌发出的,是一股暗劲,是持续发力的最后一期,和拉弓的力是连续的不停顿的。击发时这个力是明显感知到的,但是用手机拍摄我的后手再用慢镜头回放,这个后拉的动作是几乎看不出来的,我把这叫做“意不显形”。
拉弓瞄准的动作分解是瞄点从目标的下方靠近目标,左右的瞄准是在拉弓的同时用转动上身的姿势完成对准的。瞄点向上靠近目标的同时头部姿势调整到位,再接下来瞄点和目标上下左右的精调就不是用腰转动上身了。精瞄调整的两个部位就是脖子和前手,对准就发力,发不变线,用轴向的推拉意识保持径向的稳定。
后手有眼这话似乎很时髦,我后手也有眼,但我这个眼却不是视觉眼,是凤眼,手心为虚,捏弹二指为凤眼之形,隔兜卡弹,指尖用力为实,指关节腕关节为虚,是我实现“发不变线”的关键。
感应后手这个词似乎也很时髦,但很抱歉,我没有这个感应,所以我不是高手。后手我只能通过指尖、指关节和腕关节部位的虚实分配感受拉力方向尽量保证弹珠在皮筋合力线的中央,当然我也会因为目标俯仰角的不同自动调整后手的高低,但那是我玩估打形成的习惯,估打时我的痛点是目标,瞄打时我的G点在前手,我后手是自动的,从来不必去费心感应后手。
最后一句,眼随弹走,动作暂留。
OK,此帖杀青, 这是我个人技术体系的最后一根竹筒,是我的一亩三分地,至此全部奉献给共产主义了。 |
|
|
|
|
共 1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9-6-16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