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青衣发了一帖《论皮筋的长度与初速》,结论是,在不考虑皮筋的自重、空气阻力及回弹热损的理想状态下,长皮筋与短皮筋回弹所需的时间是一样的,长皮筋打出的钢珠初速更大。
这里要赞美一下爱归来论坛,这里,是爱的摇篮,陶冶了弓友的情操。个别弓友对青衣的结论,虽然不认同,但没有任何人喷。
再回到主题。虽然在理想状态下,长、短不一的皮筋的回弹时间是一样,然而,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假如存在,也是很不幸的。例如:假设皮筋的绑长是20CM,我们把这20CM假定为20段1CM长的皮筋的连接。先分析最靠近弓臂的第1段皮筋的事情。根据什么牛氏定理:F=MA。《论皮筋的长度与初速》一帖青衣在后面的跟帖中,谈到了在皮筋拉升比相同的情况下,F是一个定值。A=F/M,假如是理想状态即M=0,此时,牛氏定理失效,因为A无限大。其实,A也不可能为无穷大,这里只能搬出另一体系的物理学理论即量子力学,不谈了,因为量子力学青衣在理论上也是不可能懂,青衣不会自已打脸。青衣与本坛副版主一样,也是农民工。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最靠近弓臂的第1段皮筋”,力,就是一个F,而M,是整条皮筋!因为这一小段皮筋不是单独回弹,与整条皮筋是一个整体,设每一小段皮筋的质量为M1,那么,这个质量就是20M1----这是指直条皮筋!第二段皮筋的影响加速度的质量就是19.M1,依此类推,大家可以看到,越往后越接近于皮兜的皮筋,影响加速度的质量就越小。分母越小加速度就越大。
越接近于弓臂绑点的皮筋,影响初速度的皮筋质量就越大,皮筋的回弹效能就越低,原因就在于“要拖的尾巴越长”回弹中,效能发挥越低,就意味着热损就越小,不热耗掉就不易断,冬天热散得更快,皮筋更耐用,放在抽屉里完全没使用的皮筋不断。
再谈皮筋回弹效能的发挥。刚才说了,假如分为20段。质量是影响各段皮筋回弹的加速度的唯一因素。从第一段至最后连接皮兜的一段,质量依次为:20M、19M、18M、..........2M、M,假如做成锥扁,所有的M都会变得更小。越接近弓臂处的皮筋,越粗,承力能力越强。在这个假定的20小段皮筋中,每一小段皮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越接近弓臂的皮筋,在作用上,承力作用越多,加速作用越小,而锥扁,越是要发挥承力作力的皮筋段,就越粗;越是要发挥加速度作用的皮筋段,就越小。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就实际了皮筋回弹的更大加速度即钢珠能打出更大的初速。
有人说,皮筋做成锥形,是锥形本身这个形状降低了皮筋的耐损能力,其实不然。锥扁更易断,是因为绑皮兜处更大的加速效能的发挥,导致了皮筋受到更多的热耗,导致断得更快,而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因为追求更大的速度本身就是我们的追求! |
|
|
|
|
共 35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8-12-4 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