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弓,无论如何绑,只要基本结构不变,系统误差是大的。最主要的是,皮筋不是一种性能稳定回弹材料,所以,要想在随机变化的环境中,稳定地击中随机距离的目标,纯粹地瞄打是不行的。如果那天技术进步了,皮筋回弹方向的稳定性,能够与金属弹簧或与压缩空气或火药相比拟了,那么,弹弓,就可以与枪一样地瞄了。
对于纯粹的瞄打,你前一弹打中了目标,你第二弹完全做到与前一弹一模一样的姿式、力度、角度打过去,打不中目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皮筋不争气。
弹弓系统误差是大的,皮筋的回弹性能是不稳的,但是,弹弓还是能够稳定地击中目标的,办法是每次拉开皮筋后,掂量清楚这一次拉开皮筋后的合力指向。练出这个掂量的能力是有难度的。你不能将皮筋拉到目标长度后,停下来,掂量清楚角度,再松兜。这样打仍然很可能不准,因为拉长的皮筋一停,皮筋内的分子就开始不均匀粘合,导致回弹的方向已经不是你掂量好了的那个角度了。要想规避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拉开皮筋的过程中就进行掂量,水平不高时慢点拉,做到皮筋拉长到目标长度就松兜,不磨蹬,要想练出这种能力很难,于是,弹弓界就出现了弓手很多,水平稳定的就很少了。
所以,练弹弓,真的没有多少捷径可找。那种通过钉住身体站立方式、钉住前手、钉住后手、定下皮筋型号、定下拉距、定下钢珠尺寸,以为所有这些都一确定了,弹弓就打得准了。这完全痴人做梦,因为你最争气,弹弓不争气,皮筋不争气。于是,只要你对于弹弓的认知不变,练习的方式不变,一直瞄下去,你的整个练弓的生涯,就是一直买弹弓的生涯。你买了300把弹弓后,发现你买的最后一把弹弓,仍然比你买的第1把弹弓在准度上“高明”不了多少!
于是,弹弓界就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瞄打弓手一堆弓,估打弓手几把弓,意打弓手不买弓。
对于意打来说,对于实用性,随便砍一个中看一点的木杈子,简单地将皮筋绑上去,半小时搞定,其准度,与花一个星期做的弹弓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美观与适手。不适手的弹弓也打得准,只是手容易累,适应的时间长一点罢了。 |
|
|
|
|
共 8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8-11-2 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