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大小钢珠的初速差异,并不需要物理家,也不需学什么物理,比如老夫,没什么文化的,对大小钢珠初速问题,更不需要如物理学家瓦尔德内先生说的要一个体育老师来教,青衣不需要老师,自已在百度上临时学习2-3分钟,就搞得两清三楚了,虽然青衣老了,虽然够不上脑残,但有一定程度的脑痿缩是难免的自然规律了。
为什么必须有小学3年级水平才能获得搞清大小钢珠初速差异的能力呢?因为好象要到3年级才学乘法。
百度上说,P(动能)=M(质量)V(速度即初速),至于这公式是如何来的,我怎么可能搞得清呢?但我宁愿相信百度,不相信瓦尔专家。我相信这个公式是对的。
在皮筋性状稳定的前提下,皮筋拉长到相同长度时,弹性势能(这里假设皮筋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成皮筋组和钢珠的动能,忽略皮筋热损和皮筋与弓臂绞连外及钢珠与皮兜接触关系等部位的乱七八糟能量损)是一个定置。P为定值,于是,M和V成了变量,M=皮筋组的质量(到底是质量还是重量,我小学水平不可能搞清,也别管它)+钢珠质量。前面说了,皮筋性状稳定,皮筋组质量是一个定值,P是定值,那么,钢珠质量越大,M值就越大。M值越大,V就必然越小,这个我懂,因为我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程度。
于是,我们就得出了如下结论:钢珠越大,初速越小;钢珠越小,初速越大。
那么,为什么大钢珠以更小的初速反而打得更远呢?要弄懂这个问题,就必须读高中了,因为要懂得算球的体积和面积。
至于到底大小钢珠运动到什么位置时,速度--存速,有一个相同的距离点?这个就牵连到高级数学了,空气的什么动力学了,这个青衣只听孙儿说过有这么一门学科,况且青衣现在老了,脑壳不好使,搞不懂了。我也懒得请物理学家瓦尔德内耳砖家什么了,虽然瓦并不保守,甚至一直对青衣非常热心,耳提面命。
我有我的土办法。我们没文化的人,拚经验,反正,钢珠并不是一发射就看得清弹道的,都要跑出去7、8米甚至上10米才看得清弹道。看不清钢珠弹道的这一段,10米以内,顶多15米,用小珠,玩穿透;10多米,20米以上,玩撞击,玩大珠。
再说说动能过剩打手的问题。前面青衣写了完全不懂原理的公式P=MV.现在很多人认为,打手是因为动能过剩,于是加大钢珠。其实,从公式看,加大钢珠=降低初速。皮筋带着钢珠一起反弹时,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动能转换关系,皮筋与钢珠一起组成一个系统,皮兜与钢珠在皮筋回弹时速度是一致的,不可能出现瓦尔德内尔物理学砵食(博士)所说的钢珠速度大一点,皮筋速度就小一点。钢珠与皮兜子处于同一系统,皮筋带得皮兜时就带得了钢珠。你坐在高速列车上,机车带动列车时就一起带上了你,不可能出现你的速度高于列车本身的运动速度,除非你在列车到站时你象疯子一样的往车头狂跑之后再下车。竞技弓手不讲初速只讲准度,他们追求的是靶子的响声,他们讲动能过剩;我不相信这种,我追求初速,同一种皮筋,我不会不断加大钢珠直至不打得手痛,因为我的弹弓梆法,无论用何种钢珠,都不打手,因为我不用“现在市面上的飞虎淮撑过顶式”。
再将强调:弹弓回弹皮筋打手的本质原因,不是动能过剩,而是因为皮筋的绑法!皮筋绑在弓臂上,从弓臂顶折曲过来的,弓臂背的绑点至弓臂顶,总会有一段竖向距离的,是这一段距离的存在,使皮筋折曲了,皮筋回弹末期,钢珠离兜后,皮筋组向前的力转换成了向下的力,于是就打手了。不这样绑就不会打手,那怕你用0.8扁带3珠---当然不可能用3珠,一个比如而已。不信么,那么,你就用一个“动能不过剩的、不打手的皮筋与钢珠配置”,不绑在弓臂下的原有凹槽内,你在弓臂更下去2毫米,再开槽,绑到下面去一点,我保证你的这副“动能不过剩的、不打手的皮筋与钢珠配置”又打手了,痛得你呼天喊地,如丧考妣!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拉开皮筋的能量即弹性势能,到底利用率是多少,这个也简单,但也需要小学3年级水平。你用一架天枰,称一下钢珠重量,再称一下皮筋组重量,就大致搞清楚了,比如(是比如,一个假设而已,不一定是真的,瓦杠精最擅长钻这样的空子杠人,这里特别警告你:此杠无效!)皮筋组是8.5克,钢珠是1.5克,又假如忽略热损,那么,皮筋回弹势能的利用率是15%,“过剩”了85%
此帖就写到这里,坐等杠精。
有杠必应,一律尊重。 |
|
|
|
|
共 1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8-10-11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