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庖丁,杀牛技术一绝,梁惠王把他召来,让他在众人面前表演杀牛。梁惠王看完后,拍手叫绝:如此甚好,练习杀人吧!当庖丁研究完人体构造后,手起刀落,杀的第一人,是他自己。
杀牛在古代可是一项技术活。因为牛的骨头非常硬,所以必须刀刀砍在关节上,一旦有一刀砍偏,砍在了骨头上。那么刀刃就会卷掉。
新手杀牛,往往要浪费好几口刀,就算是老手牛屠也得一年换一口刀。然而魏国有一个叫庖丁的牛屠,从事杀牛行业以来,已经过了19年了,只用了一口刀,刀刃还像新的一样。
梁惠王听说后觉得这是个奇人,就把他召来,让他在众人面前表演杀牛,还命人弹奏《桑林》《经首》这两首曲子伴奏。庖丁果然出手不凡,双手飞快舞动,刀落的速度快到难以分辨。此外,庖丁的动作也与曲子的节拍完全吻合。
十几秒的时间,牛的身体已经完整分离,骨架整齐排列,牛皮完整剥下,内脏、牛肉、脂肪也都堆放得井然有序。
现场各位无不拍手惊叹,梁惠王欣赏地点点头,问道:“你是怎样做到的呢?听说你刚从业就是用的这口刀,直到现在刀刃都未损,难道你一上手就熟练了吗?”
庖丁回答:“我决定做牛屠之后,三年未动过刀,只是不停地看别人杀牛。刚开始我看到的是一整只牛,可是一年之后我看到的就是牛的组装图。牛的骨骼,关节,经脉,我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已经在心里把牛肢解了上万遍了。
现在,我看到的又是一整头牛,但我是用精神去接触牛,不再用眼睛看它了。只要我走近牛,就会与它有心灵感应。牛也知道我是个高手,被我宰杀不会有痛苦,所以会安心得趴在那里任我处置。临死前,牛还会深情地望我一眼,以示谢意。”
听完这段讲述,梁惠王大为吃惊,想不到杀牛还能隐藏这么深的哲学。他顿时感觉庖丁是个人才,应当加以重用。
于是,庖丁做了高官,住在华美的屋子里,享受佣人的服侍。
庖丁的刀也被用丝绸裹起来。每当有重要的祭祀活动,或者外国使臣来访时,梁惠王都会让庖丁表演杀牛。
庖丁的名声越来越响,各诸侯国富商贵族都慕名而来,专程看庖丁解牛。如此,庖丁为魏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梁惠王不仅担心起来:庖丁可是国宝级人才,万一被其他诸侯国挖去了可怎么办?而且像庖丁这样精通哲学的人,只让他杀牛有点太屈才了。
梁惠王反复琢磨,琢磨了三天三夜,终于琢磨出了一个办法:让庖丁去杀人。
庖丁杀牛是高手,杀人肯定也不在话下。如果把庖丁培养成自己的杀人机器,肯定能震慑住老百姓和诸侯国。
说干就干,梁惠王第2天就找到庖丁:“你除了杀牛,还杀过什么?”
庖丁:“羊、兔子、鸟我都杀过。这么说吧,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我都会杀。”
梁惠王笑了笑:“有一样,你不会吧?”
“什么?”
“杀人。”
庖丁低头不语。
梁惠王又说到:“我要是让你杀人,你会杀吗?”
庖丁略一沉思回答:“大王若要我去杀人,那我就是一把刀。”
听到这样的回答,梁惠王很开心,于是又问道:“你在杀牛之前,用三年的时间看透了牛,那么让你杀人,你需要几年时间呢?”
庖丁回答:“天下事物,举一反三,一个月就够了。”
梁惠王说:“好,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到刑场去观摩。三个月后我要以人祭天,你在祭坛前表演杀人。”
庖丁领命出去,从此以后,无论走到哪,都像盯猎物一样盯着周围的人。
一个月下来,人的骨骼肌肉、五脏六腑,都印在了庖丁的脑海里。庖丁的眼神也变得像秃鹰一样阴戾狠毒。众人害怕地都说:“庖丁现在看我们,就像看牛一样了。”
但奇怪的是,众人虽然害怕,但对于杀人祭天的事却又充满了期待。不过,祭天的人选到现在还是个谜,庖丁说他要自己选,祭天的时候才可以揭晓。
这一天终于到了,庖丁提着刀走向了祭坛。众人一片欢呼,就像是表演时的喝彩。然而喝彩声还未平息,庖丁的刀就砍向了自己的身体,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情,庖丁将自己的身体肢解了,内脏、肌肉、皮肤、骨骼全都整齐有序地落在了地上。
那口刀也像是有了生命一般,完成这场表演后,落在地上发出悲凉的“呛浪”声。庖丁的眼珠竟然还可以转动,他环顾了会场一周,流下了两行热泪。
这时人们才想起来,庖丁上祭坛时根本没穿衣服,他是早早地就预备好了,把自己当祭物。
至于梁惠王,他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或许他根本不在乎庖丁的生命,更不在乎庖丁解牛的技术是否能传承,他在乎的,只是自己计划没有顺利进行。
故事改编自《庖丁之死》。有新庖曰:惜哉乎庖丁之技矣,竟不得传?如此技艺高超的庖丁,既没有传下技术,也没有得到善终,真是让人心痛。那么庖丁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梁惠王逼死了庖丁,也有人说是那些看热闹、起哄的众人。但不管是何人,只有庖丁是清醒的,他知道命令不可违,但又无法对他人下手,只能以此“两全其美”。
可惜的是,庖丁之后再无解牛之道。 |
|
|
|
|
共 1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2-9-16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