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下了海 于 2021-6-1 20:50 编辑
这几天闲的,又是绳架又是软联,百无一用,虚头巴脑。其实,所谓弓件,所谓打法,能说的前辈们都已说得够全面了,所以我也只能就着那些比较偏门,没有达成普遍共识的东西妄言几句。趁着二锅头的劲儿还在,再来一个比虚头更巴脑的话题--“心法”。心法在估打一派说得相对较多,但在这篇里,我却真心不是写给估打弓友看的,很有可能对估友来说,不是鸡汤,毒如砒霜。
“心法”这个词,第一次真正留下印象,是一个过往甚密的估打弓友对我说的,其实在他之前,也偶尔会在论坛里见到,但我都是直接无视,我认为,大凡用到“心法”二字,无非出于两种可能,一是布道者的个人体验,无法用直观的形体动作来套用和描述,此谓词穷,说了也白说,不说白不说的那种。二是布道者没有某个方面的储备,或是他不想进行深入剖析,故作神秘,更甚者想用有名无实的“心”来掩盖核心本质,以保养或衬托自己的崇高地位。总之,我觉得说“心法”的人,不是蠢就是坏。但我的这个估友,明明既不蠢又不坏,所以我就特别关注了一下这个词--“心法”。
我猜大家都一样吧,我也在摸索的过程中多次遭遇“瓶颈”,每每无所适从,迷惘彷徨,甚至自暴自弃任性冲闯,这期间做过很多,死马活医,百草乱尝,突然间就对“心法”有了新的理解--“心法”并不那么虚幻,它不是能包你“更准”的神药,而是专克“不准”的偏方。
举例说,以前我曾发过这样的疑问:前推后拉到底是单纯地出于增加威力的考量,还是有助于精准?收到的回复中,有一部分人坚定地认为其有助于精准,这对于我是无法理解的,我的脑袋没有被门夹过,但点了太多的榆木属性,在我的心目中,动作的稳定性基本等同于精准(另加弓件稳定性),所有的推拉动作,所有不利于稳定性的行为,结果一定是对精度的破坏。但在遭遇瓶颈的蛮闯乱窜中,居然发现前推后拉真的偶尔有效,百思不得其姐,百思不行就千思,千思不行就万虑,终于搞明白了,原来小姐姐是这么一个人:她不会带着你的弹弹直抵花心,而是帮你除掉过程中的一些障碍! 就我自己而言,前手在击发过程,一直避免不了出弹瞬间一个“发狠”的动作,不知道该如何贴切描述“发狠”,反正就是在出弹瞬间不自觉地“加力”,其实我早就注意到了这个现象,明知“发狠”的破坏性非常大,偏偏就是无法做到平和地击发。后来我尝试着往前推手的“心法”,这个“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猛力一推,而是在心里的一种意念--我“要”往前推而已,重点在“要”字,顺着出弹方向推,不徐不疾,稳定前推,时间可能很短,甚至是肉眼不可见的前推,只能感觉皮筋一紧,临界点自动击发,终于解决了“发狠”的问题,主动的“要前推”的意志力压制了“要发狠”的潜意识。我想这大概吻合了弓长远射“暗劲一顶”的说法,也符合崩弓子“击发时一切看得见的动作都是错误的”理念,按字面理解这里的潜台词是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动作”。
估打派所说的“推”或“甩”,往往是通过动作把弹“引”向目标,或者在动的过程中抓住准的瞬间,而我这里的推是估打的改装版,所说“顺着出弹方向”,是方向本来就有,顺着仅仅是为了不破坏,动作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虚无的“心”有个更实在的依靠。
再说一个我的体验,击发瞬间没觉察到任何毛病的那一发,不一定能准。然而反之,如果你明显感觉到前后手不同步,前手拖了或后手早了之类,那是一定不准的,大大的不准。这其实是一个协调性的问题,内心的初始愿望是两手同时到位,击发,但在过程中你犹豫了,或对前后手的关注想切换又太慢了,诸如此类,试着用“心法”解决:只要你把注意力集中到前推击发,或者后拉击发,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在没有主次分配的情况下,两手的配合度取决于大脑的协调能力,而通过“心法”前推或后拉,强迫了设定前后手的主次关系,其中的一只手变成了原地待命,被动配合,几乎就不会再出现协调性问题了。
所以我说,“心法”的本质不在于“强化”某方面准的能力,而是在于“抑制”那些造成不准的障碍,它真实有效。但在达到稳定状态之前,你不需要心法,上下左右乱偏没个定性,而且偏得比较大,在这个阶段,所有网上介绍的准度方法你一尝试都觉得有效,但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无效,因为根源在于你的动作没成形,就象一个刚跳入水中的人,不必急着去掌握蛙泳蝶泳的要领,无论用什么方法,先让自己浮起来,不呛水就行了,这个阶段不如只管着眼于明显的动作上的纠正。等到建设完成基本的动作一致性,成绩稳定下来了,才有必要去想其它。如果要给这个阶段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啊呸,星爷的台词太过肉麻,但我想十米打个矿水,正儿八经打,十中九那是必须的吧,给一次失误的机会,人又不是机器对吧。那什么时候该用到“心法”,期限一词我也就随口一说,信口胡诌,只要你不满于精度现状,而又在肢体动作上找不出毛病,最后发现失败源于心性,不是单单一个动作或姿势可以解决的时候,比如击发动作无法协调,比如无意识地上半身往目标一拧,比如前手不由自主的晃动,比如对正目标时突然产生紧迫感--生怕失去这一瞬,比如撒放时后手忍不住前送。。。。。。这个时候“心法”就能派上用场,大致上的规则是前手有问题,你就去强调前推,后手问题你就去强调后拉,基本上都能解决,而且因为你关注了,还会顺便解决一些类似于推弓不正,捏兜不正之类的问题。协调性问题则只需关注一只手,分化出主动和从动。前手晃的问题无法完全解决,但在推的那一刻,轻皮筋可以有比较长时间的稳定,重皮筋可以有零点几秒内让晃动幅度变得很小,但是频率陡然增大,没关系,这个急而小的晃,精度还是明显高于正常大而慢的晃动的。对正目标时突然产生紧迫感,以致于动作变形,事实上就是一定程度的黄心病,记得刀兄写过一篇治疗方法“引而不发”,现在想来,“引而不发”也是一种心法,临场时也得用“引而不发”的心态去抑制某种冲动。。。。。。不同的心法适用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关键得先疹出自己的病,才能吃对症的药。不过,找不到症结也没关系,尝试着换用各种“心法”吧,各种方法不要浅尝辄止,多打两天,因为每种新方法在你初试的时候结论往往是不准确的,仅仅是因为你更专注了而显得似乎更精准了,这是假象,打得多了,大练习量不经意间打出的综合性进步才是真的,这个时候你可以根据所用的“心法”反推你自己的毛病在哪里,进而可以针对性的加以克服。
“心法”在我这里不是那个可以一推除百病一拉掌解千愁的东西,也不可以控制弹道,意念传送,我把它看作是心理疏导,精神治疗,当然,前提是你得先存在“精神病”才说得上疗效,毕竟,只有你是个直男时,才可能被扳弯。
|
|
|
|
|
共 72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1-6-10 01:19